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80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165篇
物理学   20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81.
n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可解情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玫 《工科数学》2000,16(6):88-92
本讨论了n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在变量代换下可化为解方程组的问题,把[1]的二阶情形推广至n阶情形,且例举了三阶情形。  相似文献   
582.
本文讨论了 n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在变量代换下可化为可解方程组的问题 ,把文 [1 ]的二阶情形推广至 n阶情形 ,且例举了三阶情形 .  相似文献   
583.
全息图压缩的小波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蔡晓鸥  王辉  李勇  吉川浩 《光子学报》2000,29(8):738-743
全息信息压缩是实现全息图通讯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提出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全息图的信息进行压缩,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都表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84.
选取不同吻合度自然节理试样,进行干燥状态和饱和状态的JRC-JCS模型和JRC-JMS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节理粗糙度系数的定向统计测量和尺寸效应分析,以及剪切过程衰减折减的基础上,运用JRC-JCS模型综合评价节理抗剪强度可靠性较好,考虑吻合度系数的JRC-JMC模型比JRC-JCS模型具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85.
利用基于电化学跳跃接触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法(ECSTM-BJ), 通过现场形成金属电极, 对以Cu和Ag为电极的对苯二甲酸单分子结电导进行了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对所有数据直接线性统计即可得到很好结果; 两种电极下都存在两套高和低电导值, 其中以Cu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高低值分别为11.5和4.0 nS, 而以Ag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分别为10.3和3.8 nS, 高值都约为低值的3倍, 且以Cu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电导要略大于以Ag为电极的电导, 可归结于电极和分子的耦合不同造成的. 与同样条件下测量得到的烷基链羧酸单分子结电导只存在一套值相比,对苯二甲酸表现出两套电导值, 反应了分子内主链对分子结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6.
在考虑单晶铜基体弹塑性形变和晶体各向异性情况下,基于原子尺度,采用混合势函数(EAM和Morse)和Verlet算法动态模拟了半球形和圆锥形两种不同形状压头与单晶铜基体的黏着接触和滑动摩擦过程,分析了接触力和摩擦力对单晶铜基体内失效原子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压头下压位移为0.9 nm时,由于半球形压头比圆锥形压头底部表面积大,导致半球形压头与基体之间的引力更大而更易产生黏着接触现象.在下压接触过程中,与半球形压头相接触的基体内出现位错原子长大成位错环,而与圆锥形压头相接触的基体未出现此位错环现象,但位错原子数均随压深的增加而增多;在滑动过程中,因半球形压头对基体的摩擦力和法向力比圆锥形压头对基体的摩擦力和法向力大,使得半球形压头比圆锥形压头正前方堆积的位错原子数多,但均随滑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587.
庞华英  卢伟 《化学教育》2010,31(5):62-63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问题生成性探究的尝试,先进行验证性实验或是根据教材的模仿探究实验,再针对第一次实验中生成的问题尝试重新设计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88.
综述了吲哚-3-乙醛酰胺类化合物(ID)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ID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腺苷受体功能调节、缓解疼痛和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ID的合成方法主要为:吲哚母核与乙酰氯在乙醚(或THF)中于室温反应1 h制得含草酰氯结构的中间体;中间体与取代胺基化合物和二异丙基胺乙基胺反应合成ID。并对ID未来的应用作了简要展望。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589.
冯家显 《大学物理》1998,17(4):23-24,39
把几何结构因子分解成两个因子的乘积,使几何结构因子的计算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590.
计算曲面积分时,考虑其应用背景可以避免简单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